查看原文
其他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创造论坛:北京站 X 中央美术学院

瀫石光 瀫石光
2024-09-07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

创造论坛


北京站 X 中央美术学院 

 “自然的朋友

建筑与艺术,城市与乡村

公共与可持续”


////////////////////////////////////////


/////////

嘉宾致辞



本次论坛旨在探讨建筑与艺术、城市与乡村、公共与可持续的关系,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集结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和风语筑公司的青年艺术家与建筑师,分享他们在乡村美化和文化乡建方面的实践与作品。 央美一直以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建筑装置、景观设计、墙绘等,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此次汇聚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筑、艺术、自然的融合与互动,以及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通过精彩作品的分享和讨论,能够为未来的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激发更多人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感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


—— 王小红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


     

金秋十月,我们将在龙游瀫相聚,与一群年轻的8090后深入探讨中国城市现代化和城乡关系。这一代年轻人代表着中国崭新的力量,一直在追求新机遇。虽然每个人都有表达机会,但这次龙游提供了一个集体发声的机会,他们讨论着设计、未来、人与城市、人与乡村、人与自然的新关系。这个集体的观点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未来在年轻人的行动中。正如龙游之名,我们不能只蓄势待发或者只蓄势不发,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今年秋天,龙游见证8090年轻人独特的思考和观点,他们将为中国城乡关系和现代化带来新的价值观。我们期待8090创造季为未来开辟新路径,起到引领作用。让我们与年轻人一同,共同探讨中国城乡关系和现代化的未来!


——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



作为活动联合发起人,我们通过多方跨界资源联合,龙游从青年创造季开始,就不断积攒青年思想和青年力量走进龙游,为龙游的发展助力发声。同时也要讲好当地故事,重塑一个全新的龙游名片,也让城市成为青年人创造的平台,更好的满足青年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需求,共同探讨通向城与乡的未来桥梁,探索乡村现代化的多样可能。风语筑也会一直与政府和专家携手打造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的“龙游范本”。


——李晖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嘉宾分享


“小城市如何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吕凝珏

策展人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拓展总监


近年来,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热度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注和探讨也愈发热烈。小城市如何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就是我们针对这一问题交出的全新答卷。

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纵横5公里沿江岸线,作为“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的先导成果,汇聚规划、建筑、策展、艺术、景观等领域有志青年,以群策、群设、群划的方式,勾画未来小城市与乡村现代化的社会、文化与空间形态。最终形成“瀫岸”、“瀫村”、“瀫之灵”三大泛艺术板块,通过生态景观、构筑物、艺术装置、文化空间、在地联合等方式,创造瀫畔未来共栖场景,展示青年人对未来城乡、自然和社会生态的价值共识。




"龙游瀫创生记:合力而为的规划与行动"


周天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分院主任规划师



当城乡融合成为国家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如何重新谋划龙游的进阶与提升?规划并没有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专业机构用技术与经验去勾画蓝图,而是通过重新定义地理名称与界限,赋予流经龙游的衢江段一个新的文化地理上的身份 —— 龙游瀫。我们以其作为研究与设计对象,关注其中城市生长、乡村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育的融合关系,通过一系列行动,促进政府、市民、村民、游客和设计师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形成共识的合力。我们希望未来的龙游瀫能够从其多样生态、多元形态、多重社会状态的天赋出发,成为山水常青、文脉长流的物质空间与精神归属。




"自然的朋友:岩上亭与瀫石光"


罗宇杰

LUO Studio罗宇杰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

中央美术学院建造课题教师


很荣幸回母校来做本次分享,我们团队的作品“岩上亭”在众多组织者的协助下也即将完工。最初受刘珩老师的邀请参与进来跟各位建筑师、艺术家一起群创群力,是一件很有意思和意义的事。期待在金秋十月到现场的会聚,希望这些作品的建成才是真正的开始,而不是一次事情的结束,它们不应是生硬的外来物,而是成为融入瀫畔乡野的生命种子,在这片土地和聚落中生根发芽,期待风语筑在之后的时间里,还去组织更多的、持续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参与、支持龙游-瀫石光,成为自然的朋友!




“创造具有体验性、互动性、在地性的公共艺术”


卢征远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龙游瀫也是我对户外艺术创作场所的兴趣所在。美丽的自然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种场域下,我更希望我的作品形态越弱越好,就像地图上的一个标记点一样。也许将来,在谷歌地图上,人们只需看到一个点在一定半径范围内漂来漂去即可。其实这种状态非常符合我当时的思考和状态,是一种无形力量的引导。我想,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当代艺术的创作都应该是一种与当前环境融合、持续思考的过程。我近年来的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眼里尽是光》、《瞬间的心跳证明你还活着》、《凝固的固体的液体》、《即时的洞穴》等大型装置作品和《上海OCT新十年公共艺术计划的最新个展-拟像剧场》等作品也主要集中在体验性、互动性、在地性几个方面,也对科技艺术的跨界创新和艺术疗愈等方面的研究。




“它们连成一线,指向村庄”


郭廖辉

郭廖辉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拾柴学社发起人



感谢风语筑的组织,让我有机会再次回到母校。我们的小团队是由建筑师范久江与我,以及艺术家时子媛组成。我们密切合作,希望在场地上呈现出水语亭、水语径和水闸美术馆,构成一个整体。初到场地时,我们对江边的农业景观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水闸和一条灌溉水渠,它们连成一线,指向村庄。这条长约1公里、高差2米的线成为我们工作的基础。我们通过增加钢结构系统来焕发建筑立面,改造室内和立面,实现小美术馆的功能。水语径则通过数十米长的几段钢构突显出场地微妙的高差,以回应灌溉的需求。水语亭位于整条线的开头和转折点,为人们提供了在水渠上休息的空间。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几个点位的经营,多层次地表达水的主题,并与大坝、桥梁一同在这片大地上形成另一条重要线索




/////////

特邀分享


“半个龙游人”


何哲

众建筑/众产品创始合伙人、

主持建筑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放课设计导师


我是浙江金华人,我爷爷从龙游上山下乡来到金华,后来返回龙游,我小时候也经常往龙游跑,所以有着特殊的龙游情感,算是半个龙游人吧!龙游瀫的艺术介入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满期待。我所在的众建筑团队也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设计的规模化’,通过设计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希望通过规模化实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在装置和展览方面的实践也不例外,规模化设计策略包括:“产品化/规模化”、“促进交流和联结”、“可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可移动和临时性”。我们通过工业现成品的利用、可回收设计、可移动设计、人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促进人际交流等方式来实现这些策略。



/////////

圆桌论坛


//吕凝珏

作为主持人,我非常期待听听各位艺术家和建筑师嘉宾对参加龙游瀫这次活动的感受和看法,请分享一下你们的心得体验。



梁爽//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鼎力团的马岩松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要把8090青年季的项目当作成名作来做。我真实做进到创作过程中后,发现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是向外去推出自己的作品,而是向内去认识自己的艺术与设计的独特性。渐渐的,我的项目帆,在衢江水边,在它成为一件有助于改善城乡之间对立的公共艺术作品。这次的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结束,而是和龙游社区建立更人性化更有文旅价值的活动场所的容器。


杨牧石//

创作的深入需要概念的打磨以及持续的材料实验。此时,“路径”这个项目已经初步形成,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发展。通过这种工作方式,湿地、水体、城市和人们都被密切地连接在一起。在我进行“路径”创作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个装置在特定场地中的呈现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还能做些什么。这个方案最早的草图是我于2020年勾勒的,其初始形态是一个黑色的几何体。在经过几年的修改和实地考察后,“路径”的最终尺寸确定为2.4x10x2米。在创作过程中,我首次尝试使用了耐候钢,并融入了大量的弧线元素。在“路径”的变形、扭曲、腐化的同时,我我试图让观者再次调动感官,将身体沉浸在这件高压形态下的装置中。


时子媛//

与常规的雕塑装置创作不同,此次的创作需要针对更广阔的空间背景,从而让我们通过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艺术的介入方式及其公共性。同时,与建筑师组成小组的合作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不同考量。例如对于大的空间尺度的思考、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应用。小组的合作也是我们不断磨合、互相启发和学习的过程。最后,希望我们的作品最终能以理想的方式呈现。


雷童//

这个项目非常引人入胜。首先,我们经历了巨大的挫折感。站在两个大桥墩之间的场地时,感到无所适从,时常不得不备好救生衣、游泳圈和安全绳。因为大雨使我们被困在江面上,只有等雨停才能被接回岸。接着,我们对之前较为个人化的艺术工作方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重新审视材料和表达方式,并采用了全新的方式。最终方案是将三个村庄的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剪影粘合在一起,这是一次回溯到原点的尝试。公共可持续性通常是宏观且抽象的概念,但这次我们将它与孩子们游戏的状态联系在一起:游戏没有特定目的,游戏本身就是目的,其意义只能在游戏中体验到。这次选择的工作方式是一种反向的逻辑,我觉得这是我在这个项目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吕凝珏

“这四位老师都与水建立了不同的联系。就像时老师,关注田间的水源,灌溉着土地。杨牧石老师的作品靠近江边,与江水有着特殊的亲近感。梁爽老师的设计概念受到了经常穿梭于水上的船只的启发。而雷童老师的作品中,工业桥墩的壮丽是令人难忘的,从水流的角度看,桥墩静止不动,但随着水流的涨落,它也会被淹没。因此,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探讨了水的不同维度,这个共鸣令人惊喜。同时,卢老师的作品也位于水面上,与水密切相关。罗宇杰老师一开始就对水边产生了浓厚兴趣,而郭老师关注灌溉,何哲老师则专注于人体的感知体验。”

//周天璐

“今天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聊一聊,我一直想问问卢老师,卢老师的作品可以说是我们41个作品中最快完成、最完整的之一。在如此紧凑的时间表下,您觉得最有趣和轻松的部分是什么?”


卢征远//

我认为最有趣的部分是给予艺术家最大范围的宽容。作为驻地艺术家的创作,不仅从尊重艺术家的角度来执行,而且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了干预。我发现,当我们拥有庞大的建筑团队时,管理效率非常高,这点值得我们学习。以前我们常常按照美术馆的逻辑运作,从策展到布展,导致工作模式时常有些滞后。美术馆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但在户外,美术馆这个白盒子的神秘性是否在消失?比如,美术馆里的一颗白菜可能被看作是艺术品,但在户外,它可能只是一颗白菜。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走出美术馆其实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我们失去了美术馆所提供的保护,失去了它对我们的神圣光环,我们被放置在日常生活中,那么我们的作品如何才能被视为艺术品呢?这是我一直以来最困惑的问题。这个路该如何走呢?我认为,这次项目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这是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周天璐

“在没有具体的任务书的情况下,我想问问罗老师,你们如何一起讨论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的?”


罗宇杰//

我们的工作方式是由其中的一位老师先提出一个课题,例如一个作品要涉及水中、第二个作品就在水边,第三个就在水岸。然后由第一个设计师开始,进行第一个动作,然后设计动作逐渐接力和修改。我个人一直害怕做一个没有功能的作品,因为建筑师们特别希望能够创造有功能性的作品。尽管这个项目位于山顶,相对远离公共生活空间。

后来,我又上山一次,绕过山坡后遇到一个农民,他正在山顶西瓜地里干活,而他正是这块山顶的主人。他知道我们的活动,政府也和他们进行过沟通,他希望可以为平凡的生活带来更多希望和收益,为美好未来生活抱有期望。因此,尽管我们不在场,但我们所做的事却很具在场感。就像郭老师刚刚分享的热那亚的水渠,那里曾经被利用过,如今已经消失,而现在的建筑作品在加入其中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过去的人们在这里的活动,成为了一种时间上的记忆。这个项目从去年十一月开始,真正为村里带来了与土地有关的活动,它成为了一个可见的项目,有助于改善城乡之间相对负面的界限,可以和当地社区建立更加稳固和持久的关系。


郭廖辉//

接着两位老师讨论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话题,如果说龙游这次实验让艺术家接触具体场地,适当离开白盒子。那么本职工作就是应对具体场地的建筑师如何在设计中实现艺术层面的价值。一座建筑需要以建造的途径满足功能、创造舒适。所以建造、功能等显然成为了我们的工作对象。建筑师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上的努力,可能也包含找寻建筑接近甚至成为艺术的那个时刻。建筑在满足基本的需求的同时,是否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这也是我们接触龙游这片田野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农业、灌溉、水的讨论可以让建筑有更多层次的表达。

//吕凝珏

“与此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挖掘相关性和需求,考虑如何在后期产生持续的影响力,项目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继续存在。何老师虽然不是完全的龙游人,但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您对整个龙游瀫项目有何建议和看法?”

何哲//

虽然我算是一个"局外人",但我对整个项目充满期待。不仅整个项目有中规院这样专业的规划团队,同时也有专业的运营和策展团队。建设也涉及到乡村问题,而乡村的衰败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尽管目前已经有很多尝试,但要做好仍然非常困难。你们采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介入方式和灵活的合作机制,这非常有趣,可以激发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在介入当地的同时,与当地环境和居民建立联系也是必要的。此外,延续性也非常重要,比如常规的设计周,它在某个时间段内很活跃,但之后就停滞了,这是令人遗憾的。所以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我对龙游瀫项目的持续发展充满期望。


//////////////////////


//吕凝珏

“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发言,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对项目未来的期许吧!”

//雷童

项目落成时,希望参与游戏的小朋友能够找到自己当年的身影。

//卢征远

不断做下去,让时间回答一切。

//罗宇杰

起点即为成果。对于个体而言,不断地关注与描述,犹如星星之火,请坚持并持续努力!

//何哲

希望越来越多的龙游人可以喜欢这个项目!

//郭廖辉

我们作品的热闹一面,能够给人们创造体验;安静的一面,能构成这个土地的一部分。

//杨牧石

我希望“路径”的搭建可以拓宽个体对“未来”、“世界”和“宇宙”的想象。

//时子媛

有时艺术异于建筑之处,是艺术往往追求一种规划之外的可能性,期待项目能够持续地演变和生长。

//梁爽

衢江有独特漫长的历史与文明,我们如果能够留下一点成果,并产生新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成就。

//周天璐

这次创造季的活动并非快闪,41个在地创作已接近尾声,铺设了很好的起点。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后续活动,不断焕新瀫石光,让它链接到更大的世界去!


//////////////////////


金秋,瀫石光见!

△ 嘉宾合影

△“瀫石光”限量周边首次亮相

△现场认真聆听分享的同学们(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瀫石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